家傳料理是情感的味道,是傳承自上一代的美食記憶
文◎許智偉
你喜歡台式菜頭粿,還是港式蘿蔔糕?肉圓吃清蒸的還是脆皮的?每個人的口味不同,同樣一道菜,就是有屬於它自己的味道及呈現的樣貌,因為我們吃的不只是料理,還是一種情感的記憶。
我有段時間看到號稱古早味的麵茶就會想要吃看看,試了幾次都沒有小時候印象中那樣美味,想說是自己長大口味變了,對麵茶也就興趣缺缺。某次加班深夜,一股濃厚麵茶香味撲鼻而來,味道跟我小時候金門阿公炒的麵茶竟如此相似,原來是同事金門老家父親手炒的,我品嚐了一碗,那是已經遺忘卻又瞬間能被喚醒記憶的味道,一入口腦中隨即浮現小時候搬著小板凳,站在爐旁看著阿公翻炒麵茶的畫面,原來這就是我印象中好吃的麵茶啊。
我們偏好的口味,往往來自於從小吃到大的熟悉味道,或許是媽媽,或許是爸爸、阿媽、阿公、外婆等家人煮的菜,這是因為有「家」的味道。我媽媽的廚藝很好,因為外婆臥病在床,她從小就得分擔煮飯的工作,做菜的本事傳承自外公,有屬於媽媽自己家的味道;婚後接觸到阿媽煮的菜,自然又融入了爸爸家熟悉的口味。我有時會聽到她說這道菜外公是怎麼做的,而某道菜又是看阿媽做才學起來的。對我來說,這些都是媽媽做的菜,已融合成我們家的味道。原本兩家各自不同的味道,會因為成為一家人而變成全家共同的味道,也會因為有了共同的情感而變成家傳料理。
這本書採用了兩個故事,正是兩個家庭的味道。男孩媽媽做的台式菜頭粿對上女孩媽媽做的港式蘿蔔糕,彼此各有自己的家傳口味與情感記憶,也都是過年必吃料理。看似各自堅持的口味,因著男孩、女孩成為家人,在年夜飯的餐桌上也就合而為一家人的味道了。我也希望透過此書,讓讀者跟我一樣在回想食物記憶的過程中,重新溫習上一代的關愛,將這個幸福感移轉給下一代,更加珍惜彼此,也讓上一代的文化經驗得以傳承。
過年到了,全家聚在一起吃年夜飯,餐桌上是家傳料理的夢幻陣容,每道都是家人情感的連結與一代傳一代的味蕾記憶。今年,你們家又有什麼必吃的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