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DGs 暢銷書系世界兒童文化系列新作!
★一起和世界兒童玩遊戲,感受不同地域的文化風情★
★跟著世界各地的孩子打開視野,輕鬆培養核心素養和國際觀★
全世界的孩子都愛玩遊戲!但你知道,其他國家的孩子都在玩什麼遊戲嗎?
非洲的汀可汀可怎麼玩?紐西蘭的棍子舞蹈原本是用來訓練反應速度?
荷蘭古老遊戲咬蛋糕不能用手?德國吃巧克力前,要先擲骰子,還要穿上衣服?
南美洲的蟾蜍有神祕的力量?
跟著來自不同國家的孩子,一起玩遊戲吧!
作者簡介
斯特潘卡‧瑟卡尼諾瓦
畢業於捷克馬薩里克大學,主修捷克文及歷史。曾旅居摩拉維亞地區,並任職記者及娛樂、兒童節目製作。因熱愛閱讀和寫作,當有機會擔任文學編輯時,毫不考慮就接下了。現專職寫作,身邊圍繞著美麗的書籍,實現兒時的夢想。
繪者簡介
米可維‧波曼莫娃
畢業於布拉格表演藝術學院電影電視學院,現職兒童繪本及雜誌插畫家,也曾參與多部捷克國家電視台的節目。
譯者簡介
藍依勤
喜歡閱讀,喜歡繪本,喜歡小孩,想成為一個永遠擁有童心的有趣大人。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課程與教學博士,現在常駐在一顆名為「繪本星球212-7」的小小世界分享讓自己眼睛一亮的好看繪本。
繪本星球212-7:www.facebook.com/pbplanet2127
專家推薦
粘峻熊│粘巴達假日學校校長、竹北童年田野遊戲廣場創辦人
王秀娟理事長 & 潘汝璧秘書長│臺灣還我特色公園行動聯盟(特公盟)
玩是孩子的生命!繼《跟著世界各地的孩子一起去上學》之後,青林再度出版斯特潘卡‧瑟卡尼諾瓦的《跟著世界各地的孩子一起玩遊戲》,太開心了!身為一個兒童遊戲教育工作者,能在這本精彩插圖和簡單扼要清楚說明之中就學到快一百個遊戲,橫跨六大洲、十五個地區和國家的特色童年遊戲!
已經和孩子玩了三十幾年遊戲的粘巴達來研究這本書內遊戲,實在太幸福啦!我將遊戲分為三類,第一類是和台灣流行的童年遊戲類似的共有三十五個(打彈珠、比手畫腳、尋尋覓覓……)。第二類是世界性的且大家普遍都有聽過的共有十個(如足球、拔河、跳繩……)。第三類專屬於各個國家,具有地區獨特性共有五十五個!(ketju、抓螃蟹、抓尾巴……)。
翻開本書繞地球一圈玩玩遊戲,展開一場童年遊戲文化的壯遊,包你收穫滿滿、想像力更加爆發。非常推薦家長及教育工作者來研習這本書!因為玩是孩子的充電器!大人和孩子相處的密碼就是玩,不管年紀多大,懷著童心則永遠年輕!
粘巴達假日學校校長、竹北童年田野遊戲廣場創辦人/粘峻熊
// 遊戲無國界,玩出全世界!//
遊戲是孩子成長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最能凝聚童年回憶的關鍵元素。這本繪本蒐羅了豐富多元的童玩遊戲,每項遊戲都蘊含獨特的在地文化和歷史意義。有趣的是,許多臺灣常見的童年遊戲,竟也是他國孩子的最愛。現代孩子沉浸虛擬世界,傳統遊戲面臨失傳危機。遊戲不只好玩,更是情感記憶和文化的連結。讓我們一同守護童年遊戲,喚醒赤子之心,因為我們深信──玩得夠,才能好好長大!
臺灣還我特色公園行動聯盟(特公盟)/王秀娟理事長 & 潘汝璧秘書長
譯者導讀
從孩子們的遊戲看世界各地文化之異同 @文/藍依勤
幼兒遊戲是幼教系的基礎課程之一,在這門課裡,我們會探討遊戲的定義、遊戲的歷史與理論、遊戲和幼兒發展與學習之間的關係、遊戲環境的安排等等。當然,也少不了從文化角度切入,解析文化如何影響幼兒遊戲的內容與形式。包括父母及祖父母在他們的孩童時期玩些什麼?玩/遊戲對他們來說代表什麼?孩子的周遭環境(可使用的物品、玩伴等)如何形塑他的遊戲?孩子的照顧者在遊戲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他們基於什麼理由參與遊戲?孩子會從這樣的遊戲過程中獲得什麼?某一種遊戲活動(例如追逐遊戲)在兩種不同文化(或同一文化裡的不同地區)中有哪些相似之處,又有哪些不同之處?它在各自文化中有何特定意義?多年來已有許多學者投入研究,試圖釐清文化與遊戲之間的關聯。如果只能以一句話簡述,那就是:從孩子的遊戲中所反映出的是不同社會文化脈絡下的風俗習慣、價值觀和信念。
這些探問所觸及的,也或隱或顯地在《跟著世界各地的孩子一起玩遊戲》中,藉由不同國家的孩子之口呈現。我們會讀到遊戲在娛樂之外,還肩負強化肌肉、增進身體能力、提升靈活度與協調性,以及為了狩獵預做準備等功能和目的。玩不只是單純獲得樂趣,而是有更重要的目標,從一再反覆的遊戲中精熟這些技巧,以便能在之後派上用場。除了鍛鍊體力與技能,遊戲也有取悅神明的功用。換句話說,遊戲不是為了自己而玩,更像是一種與生存相關的儀式。我們也會發現遊戲當中使用的物件及其玩法所象徵的意義,像是日本的板羽球和亞洲地區的放風箏都寄託了驅邪避厄的意涵,北美洲原住民的蝴蝶遊戲、越南的投球穿越環圈,還有南美洲的丟蟾蜍等,也都是一種祈求好運與幸福降臨的形式。
即使在遊戲中使用了相同的物品或是出現類似的扮演角色,如「狼」,玩法與規則也因地而異。同樣是玩彈珠,非洲辛巴威的重點在於分秒必爭的「搶」,數量越多越好,而印度跟蘇格蘭則是強調精準度,差別在於一個追求的是將彈珠彈出劃定的圓圈,一個則是以擊中對手的彈珠為目標,好將它們收 為己用。在書中出現了兩次的「狼先生」呈現出抓人遊戲在不同文化裡的微妙差異,西班牙的狼先生需要使用各種與衣物相關的詞彙以及穿戴方式做為回應,比起蘇格蘭的狼先生,似乎多了一些認知的成分在內。
雖然在孩子的遊戲中存在著文化差異,但同時也有共同的特性。例如,在世界各地的遊戲中,我們都能看見孩子就地取材、「無中生有」的能力,種子、樹枝、棍子、石頭……全都可以拿來做為遊戲之用。取用的材料,會跟遊戲的時空以及方便性有關,例如過去使用骨頭,現今則改為繫著絲帶的球。而不管使用的材料是什麼,這項本事是放諸四海皆準的。近年來相當熱門的「鬆散材料」(loose parts)在本質上就是這種能力的顯現,石頭可以用來拋接,考驗反應速度,也可以當成藏匿遊戲的標的物或是搭建堡壘的基礎。除此之外,不管哪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孩子,也都能透過想像、角色扮演、口語提示、歌謠,或是利用隨手拈來的簡易素材以及身體部位等等,創造出好玩的遊戲。簡單來說,只要孩子想玩,就一定能找到可行的方法。
在這本書中,你會讀到熟悉的遊戲,當然也會讀到從未聽過的遊戲。如果和孩子共讀,不妨一起討論覺得哪個遊戲最好玩?哪個遊戲最有挑戰性?哪個遊戲跟你們知道的遊戲很類似?假如能從中挑幾個遊戲實際玩玩看感受一下,那就再好不過了。祝讀得開心也玩得開心!
國外書評
《跟著世界各地的孩子一起玩遊戲》帶領世界各地的孩子們,一起了解其他文化的遊戲和遊戲哲學。這本書的形式與《跟著世界各地的孩子一起去上學》類似(我的家人也都很喜歡),配有精美的插圖,每頁附有大約 10 段文字,解釋每種文化的獨特遊戲風格。
我的孩子們很愛了解世界各地孩子們的不同遊戲。這本書激發了我們旺盛的好奇心,促使我們搜尋 Poi 和 Otedama 等遊戲的影片。我推薦這個系列給對於其他異國文化感興趣的家庭。本系列提醒我們:「儘管我們可能存在差異,但我們本質上都是相似的。」─ Amazon匿名讀者M五星好評
編輯手札
在這本書裡重溫了童年玩過的遊戲,不僅認識了其他國家孩子常玩的遊戲,也發現不少遊戲很受全世界孩子們的歡迎,像是捉迷藏和鬼抓人,規則簡單、百玩不膩的遊戲就這樣一直被傳承下來。有些童年遊戲會用到道具,現在回想起來,我們大多是就地取材──撿石頭、樹枝,零用錢不夠就發揮創意自製球類或球拍,自己做的用起來特別順手。許多遊戲都需要團隊合作,透過玩遊戲和他人溝通並建立情感;搭配歌謠的遊戲也能和朋友自創旋律和填詞,共創美好回憶。快樂很簡單,無論是動態或靜態的遊戲,和朋友一起玩是最開心的事,也透過玩遊戲增強孩子的社交力、更容易融入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