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寶箱介紹 十大教育功能 名家繪本賞析 線上導覽 下載區 我要購買 青林學習樂園
認識彩虹魚~名家導賞

◎ 聽聽專家怎麼說

‧插畫暨兒童美術教育家 鄭明進

先從第一本《彩虹魚》談起

彩虹魚

一九九三年義大利波隆那國際書展中,由九位義大利美術資優兒童所組成的兒童優良圖畫書推薦委員會會員投票的結果,由《彩虹魚》一書榮獲最漂亮的圖畫書獎。(Critici in Erbadi Bologna, 1993)。

這是一本相當別緻,充滿創意的圖畫書,它別出心裁的創意把魚兒身上的部分鱗片,以特殊的方法印製成閃著銀光的鱗片,讓小朋友在翻閱此書時,由於光線的折射作用,使鱗片產生美麗的閃閃七彩效果,這真是一本前所未有的美妙圖畫書!

插畫家馬克斯.菲斯特在《彩虹魚》這本圖畫書中,除了設計出這條視覺美妙的魚兒之外,全書中他以非常柔和的透明水彩渲染 的技法,呈現出一幅幅海底的美景,看到大小魚兒悠游其間,那種安然自在的姿態,可讓小朋友感受到如同游進海底般的愉悅心情。

馬克斯.菲斯特是瑞士人,畢業於伯恩藝術學院,畢業後從事美術設計的工作,也有機會接觸到圖畫書,而且他的太太又是幼稚園老師,她對圖畫書有很濃厚的興趣,這也是影響他創作圖畫書的動機之一。他嘗試的第一本圖畫書是『The Sleepy Owl』,完成之後找了幾家出版社,其中瑞士的南北圖書公司(Nord Sad Velog / Switzenland)答應出版,這決定使他對投入圖畫書創作充滿了信心!

鄭明進老師導賞彩虹魚(一):彩虹魚可以帶給孩子們什麼樣的樂趣?

 

‧蘇荷兒童美術館 館長 林千鈴

分享‧彩虹魚

多如繁星的世界童書繪本出版中,彩虹魚宛如一顆最閃亮的明星,照亮了整個星空。從1992年第一本書問世以來,它的光采越來越閃亮,讀「彩虹魚」長大的孩子,幾年來已經遍布世界各地。

彩虹魚在繪本出版中所以亮眼,是它符合圖像美學特質,美得讓人讚嘆的優雅色調,以及圓渾造形的可愛可親特質,連專業美術人也著迷拜服,此外還有它寓意深遠的教育意涵。

從沒有一個時代書籍傳播快速如現在,這個時代正是全球共享共有、團隊合作的年代。是想如果愛迪生發明了電燈,只在自己家裡點燃:如果萊特兄弟發明飛機,只有兄弟兩人自己獨飛,人類的文明史必然會改寫,我們的生活,絕到達不了現在的發展。

現在的孩子與群體的關係越來越密切,與同儕團體間的互動合作關係,更已經是教育中不可缺的一環。但是他們自幼能訓練團隊精神的機會反而更少。

彩虹魚系列圖書,每一本都精彩的教導一個抽象的精神素質和概念:談分享、勇氣、寬容、付出、關懷與愛。它們利用小孩子能理解的語彙與圖像,體會有形的財物減少了,無形的財富卻增加。這人間的喜悅享樂,除了看得見的物質,還有看不見的精神品質。

「彩虹魚」教導孩子在這個屬於群體的年代裡,學會群體思維。

‧國立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副教授 游珮芸

奢華亮麗的經典繪本

忍不住多看一眼

記得多年前第一次見到馬克斯‧菲斯特的《彩虹魚》,就驚艷於他特殊的燙金箔黏貼技法,一條表情豐富、肢體動作鮮活、色澤絢麗、加上亮晶晶鱗片的彩虹魚,讓人忍不住想多看幾眼。此外,水彩渲染的擬真海洋生物、熱鬧的海底世界,也令人目不暇給。沒想到一轉眼,1992年誕生在瑞士的這本繪本,如今已經過了18個年頭,那條彩虹魚18歲囉!

截至2009年為止,菲斯特以慢工出細活的持續力,每3~4年創作一本彩虹魚的系列繪本,目前共推出六本。隨著系列故事的推演,彩虹 魚不只是那一條從自傲自大到懂得與他人分享的小魚,海底世界搬演的一齣齣溫馨與冒險戲碼,讓大小讀者們可以恣意優游於更深、更廣的童話宇宙。

從品格陶養到生態自然教育

如果細心閱讀,小讀者可以發現,每一個故事除了高潮起伏的情節外,都有可以學習的寓意存在。而這一些發生在彩虹魚身邊 的冒險故事,其實可以很容易被轉換成人類小朋友身邊的人、事、物,特別是和同儕之間的關係和面對挑戰時的態度。第一本《彩虹魚》主要談的是友誼。有著美麗金麟片的彩虹魚,自覺比別的魚漂亮而自傲,「擁有」太多卻心靈貧瘠,因為沒有其他魚願意跟他做朋友。然而,當他願意分享他的金鱗片給其他的魚時,他不僅獲得友情,而且在給予的同時,感受到分享的喜悅。

《彩虹魚救了條紋魚》中,彩虹魚的夥伴們不接納條紋魚,因為他沒有金鱗片,但是彩虹魚卻能以同理心想到當初自己不被魚群接納的痛苦,並且見義勇為,勇敢地從鯊魚的威脅中救出條紋魚,在此,彩虹魚比第一集又更成熟了一些。《彩虹魚和大藍鯨》則強調溝通的重要,單方臆測往往只會招來誤解和不信任,無法帶來和平相處的契機。《不怕呦!彩虹魚》處理了迷信和傳言之不可信的問題,也帶入了彩虹魚到異世界探險的趣味。

彩虹魚積極正面的角色塑造,相信可以帶給小讀者深刻的啟發。然而,菲斯特並沒有讓彩虹魚成為完美的超人形象,彩虹魚還是一個好奇寶寶,也有他的弱點,就在《彩虹魚迷路了》和《彩虹魚的海底冒險》中,我們也看到彩虹魚因為執著於撿藍石頭或是沉不住氣而進入一段驚險的冒險旅程。當然,在童話故事裡,這一些冒險最後都是以 Happy Ending 落幕。

在這兩個故事中,大人讀者們可以很明顯地看出菲斯特另外一個企圖,也就是將海底的自然生態帶入童話故事中。在《彩虹魚迷路了》裡,我們除了和彩虹魚一起經歷颱風來襲的巨浪洋流之外,也看到了海底生物各種有趣的擬態形體;《彩虹魚的海底冒險》中則帶我們進入深海生物的世界,介紹小讀者那一些生活在漆黑海底,卻像星光般身上點點發亮的海底生物,如螢光章魚等。在此,大人們可以陪著孩子一起去尋找相關的百科資訊,或是看看海底生物相關的影片,相信孩子會很感興趣,因為那是他們的好朋友彩虹魚的冒險世界。

繽紛斑斕下的溫馨

《彩虹魚》系列是馬克斯‧菲斯特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擅於塑造動物角色的菲斯特還有許多膾炙人口的繪本創作,然而如果讀者連結菲斯特的網站,可以看到《彩虹魚》獨自成為一條主線,除了上述的六本書,還發展出幼兒紙板書、遊戲書、數字書和不勝枚舉的周邊商品,甚至被拍成電視動畫。很顯然的,彩虹魚這個角色,已經成為這一代孩子熟悉的共同朋友。18年足夠使一個嬰兒成長成玉樹臨風的青年,也足夠奠定一本繪本在市場上的地位。

《彩虹魚》的成功或許如這個系列的製作般華麗、光芒耀人;但是在奢華製作的背後,我還看到一個作者執著為這個系列孜孜不倦耕耘的努力,還有蘊藏在奢華中底蘊深邃的意涵,這是一個值得孩子們享有的美麗世界。,學會群體思維。

‧幼兒教育文學工作者 黃筱茵

奢華亮麗的經典繪本

說起「彩虹魚」的模樣,可能大大小小的讀者都曾經在書店的架上或是牆上貼的海報裡見過。這隻 悠遊在蔚藍大海裡、身上綴著閃閃發亮鱗片的美麗魚兒從1992年與世人見面以來,已經深深進駐讀者心底。彩虹魚優美的形象與海底世界令人神往的繽 紛海洋生態固然是「彩虹魚」書系成功的要素,主角彩虹魚在每一次遊歷中展現的真摯思考與探索既反映他純稚的性情,也讓我們看見他不斷成長。彩 虹魚的作者馬克斯‧菲斯特藉由描摹彩虹魚在生活中累積經驗、與周遭環境互動而成長的點點滴滴,鼓勵所有的孩子勇於面對成長記事中的各種挑戰,也因此打造出童書史上最受歡迎的角色之一。

故事的主角彩虹魚從書系的第一集就面臨修正自己性格的挑戰。故事的開始,彩虹魚就是他所處的海域裡最漂亮的魚。所有的魚都羨慕他身上燦亮的鱗片,時常圍繞在他身旁,盼望能跟他一起玩。不過彩虹魚覺得自己與眾不同而拒絕理會其他的魚,一直到所有的魚都不再想與他為伍,他才開始思考自己的問題究竟何在。原來,一個人即便有他人不具備的特色,還要得到別人的欣賞,這種特色才可能真的成為一種優點。彩虹魚在故事的中段以後理解了分享的美好,把自己身上晶亮的發光鱗片分送給周遭的魚群。他發現當自己不再獨享自以為是的優勢時,他的心裡有一種奇妙又難以言喻的快樂。就這樣,彩虹魚不但克服了自己性格上的重大弱點,也找到一群好朋友,建立了珍貴的歸屬感。

彩虹魚在書系接下來的每一集中都經歷新的冒險,學會新的生命課題。《彩虹魚救了條紋魚》敘述彩虹魚帶領魚群接納一隻身上沒有發光鱗片的小條紋魚的經過。彩虹魚因為曾經感受孤獨的苦惱,所以可以較其他魚群更快同理小條紋魚,甚至影響同儕的意見,讓大家都接納團體中也可以有不同質的個體加入的新做法。

彩虹魚整個書系也融合了作者對海洋生態豐富細膩的觀察與描繪,使得閱讀這一系列的書讓小讀者同時在感性與知性上都收穫良多。在《彩虹魚和大藍鯨》裡,我們了解了魚類與鯨魚共享浮游生物的習性。《不怕唷!彩虹魚》讓彩虹魚和小藍魚引領我們游到狹窄的海溝,檢視隱身在漆黑的岩石縫隙裡、形形色色的海洋生物。幾乎每一則彩虹魚的故事都很巧妙的接合彩虹魚面臨的新挑戰與數說不盡的海洋生態與景致,比如《彩虹魚迷路了》,就讓讀者大饗深海裡各色長相珍稀的魚類及海洋生物,看得驚嘆連連。

彩虹魚其實真的很像幼兒,一面觀察、一面學習,在生活的海洋裡汲取滿滿的能量,正向的拆解各種難題、勇敢成長。這系列的書適合爸媽讀給寶貝聽,也適合長大一點點的小哥哥姊姊自己賞讀。不同年齡的讀者會在故事中覓得不同的收穫。反覆閱讀,也會讓純真的眼睛在畫面裡看見不同的故事,讓美好的故事聲音在心底不斷迴盪。

◎ 彩虹魚系列繪本賞析

彩虹魚系列繪本賞析手冊

◎ 得獎記錄:

  • ★ 1992年紐約克里斯多佛獎
  • ★ 1992年英國兒童教育雜誌年度最佳叢書
  • ★ 1993年義大利波隆納兒童最佳選書
  • ★ 1993英國凱特格林威獎
  • ★ 1993年烏瑪繪本獎
  • ★ 1993年法國圖書館兒童圖書特別獎
  • ★ 1994年法國雪堡兒童獎
  • ★ 1995年美國年度最佳好書獎
  • ★ 1995年美國北卡羅萊那納兒童圖書獎
  • ★ 1996年美國家庭趣味雜誌「年度書籍」
  • ★ 1996年密西根閱讀協會讀者票選獎
  • ★ 1996年美國童書協會兒童票選最佳書籍
  • ★ 1997年奧地利史台希萊瑟伍兒童文學獎
  • ★ 2010年美國紐約圖書館協會三蘋獎